《四川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政策解讀

來源:四川省生态環境廳 發布時間:2023-08-16 17:25:05 【字體:

關于印發《四川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的通知


  經省政府同意,四川省生态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七部門于2023年7月19日印發《四川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既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四川省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的行動指南,也是四川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如何理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内涵和外延?


  人為活動是導緻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的根源。工農業生産、能源消費、交通物流、居民生活等人類活動,既會産生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棄物等環境污染物,也會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多數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同根同源且空間分布高度一緻,許多傳統污染物通過直接和間接效應影響氣候,氣候變化也作用于污染物轉化的方向及速率。因此,通過在減污降碳的目标指标、管控區域、控制對象、措施任務、政策工具等方面的協同,可實現協同治理和提質增效。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全球環境保護不斷加強。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氣候治理興起,環境和氣候協同治理應運而生。200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首次提出“協同效應”(Co-benefits)概念。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将協同效應分為積極協同效應和消極協同效應。2018年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特别報告》将協同效應聚焦在積極協同效應上,即協同效應是指實現某一目标的政策或措施對其他目标可能産生的積極影響,從而增加社會或環境的總效益。


  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是指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同時減少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染物排放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或強度,且都能産生健康效益和降低成本。


  二、為什麼編制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


  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既有時代背景,也有科學依據,更有經濟邏輯,是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選擇。


  從發展階段看,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後轉入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當前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同時面臨實現生态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兩大戰略任務。“十四五”時期,生态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從戰略布局看,2020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對減污降碳作出部署,要求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态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2022年,生态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确了具體要求。


  從治理效益看,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一是可以深掘減排潛力,降低環境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高質量發展騰挪環境容量和排放空間。二是可以避免顧此失彼,有利于實現環境與氣候效益最大化和雙赢,夯實美麗四川建設基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三是能夠更好推動環境污染治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防治有效轉變,節約環境和氣候治理綜合成本,更好處理發展與保護、發展與減排的關系。


  三、四川省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基本思路?


  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一項兼具複雜性、艱巨性的系統工程。一方面,要注重宏觀層面的“大協同”,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縱深調整,降低經濟社會活動的碳足迹,切實發揮好降碳行動對生态環境質量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降碳與生态環境要素、環境治理體系的“小協同”,優化治理工藝和技術路線,完善治理機制,降低環境治理的碳足迹,充分利用生态環境制度體系協同促進低碳發展。


  根據《方案》,四川省将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貫徹落實“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态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為關鍵,以優化治理路徑為重點,以政策協同、機制創新為手段,完善法規标準,強化科技支撐,增強基礎能力,全面提高環境治理綜合效能,實現環境、氣候、經濟效益多赢。


  四、四川省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主要目标?


  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一項長期工作,必須遵循減污降碳内在規律和科學邏輯,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分階段、有計劃推進主要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區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确保既完成國家下達的“硬任務”,也形成地域特色的“新亮點”。


  到2025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結構優化調整和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力争在綠色低碳優勢産業發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氣候投融資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減污降碳協同度有效提升。


  到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助力實現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碳達峰與空氣質量改善協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水、土壤、固體廢物、新污染物等污染防治領域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五、四川省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點任務?


  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點是突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手段是強化減污降碳目标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任務協同、政策協同、監管協同,途徑是通過減污和降碳的深度耦合和同頻共振,實現提質增效。


  一是加強源頭防控。強化生态環境分區管控,增強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标對能源和産業布局的引導作用。實施生态環境準入管理,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擴大綠色采購和消費,引導公衆選擇綠色出行方式,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衆參與機制。


  二是突出重點領域。強化工業領域協同增效,逐步推進節能降碳改造,實施電爐短流程煉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深化交通運輸協同增效,引導中長距離大宗散貨及集裝箱“公轉鐵”“公轉水”“水水中轉”,打造軌道上的智慧都市圈,加快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推動城鄉建設協同增效,推動低碳建築規模化發展,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促進農業領域協同增效,加強生态建設協同增效,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


  三是優化環境治理。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協同控制,探索開展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試點,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管理。加快水環境治理協同控制,建設資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廠,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在污水處理廠推廣建設太陽能發電設施,加強污水處理設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探索土壤污染治理協同控制,實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協同控制,推動垃圾填埋場填埋氣收集和利用設施建設。


  四是開展模式創新。推動區域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因地制宜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差異化路徑和有效模式。深化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探索不同類型城市減污降碳推進機制,促進在城市建設、生産生活各領域加強減污降碳協同。開展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具備條件的省級及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促進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打造“雙近零”排放标杆企業。


  五是強化支撐保障。促進協同技術研發應用,開展百城千縣萬名專家生态環境科技幫扶行動。推動數字賦能減污降碳協同,有序推動碳中和、碳普惠、綠色技術、溫室氣體清單等服務管理平台建設。完善減污降碳法規标準,研究制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技術指南。加強減污降碳協同管理,推動開展碳排放等環境信息披露。完善減污降碳經濟政策,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财政貼息範疇,推動四川天府新區開展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推進綠電交易市場建設和綠電溯源認證。提升減污降碳基礎能力,探索建立區域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


  六、如何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落地見效?


  三分部署,七分落實。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時間表”變成“計程表”,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積極推動,必須完善工作機制、細化任務清單、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确保各項目标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各市(州)、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決扛起責任,抓好貫徹落實。指導和推動各市(州)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本地區行動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确職責分工,确保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取得成效。


  二是開展宣傳引導。将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将綠色低碳發展納入幹部培訓和日常工作内容。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生态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科普。鼓勵大型活動實施碳中和,加大減污降碳先進典型宣傳。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提高環境決策公衆參與水平。


  三是拓展對外合作。積極參與氣候和環境國際合作,講好美麗四川故事。強化成渝地區生态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深化清潔能源産業、溫室氣體減排、“無廢城市”建設、生态産品價值實現等領域合作。推動省校、省企戰略合作融入減污降碳。支持舉辦國際低碳環保會展,引導和推動低碳環保優勢産品和裝備出口。


  四是嚴格考核督察。将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标完成情況納入生态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考評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将減污降碳目标任務落實情況納入省級生态環境保護督察,逐步形成體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求的生态環境考核體系。


  七、四川省已開展哪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


  近年來,四川省主動适應生态文明建設新形勢新要求,以美麗四川建設為引領,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态安全屏障,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邁出堅實步伐。


  一是重大規劃政策加快融合。将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擺在生态文明和美麗四川建設的重要位置。《美麗四川建設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建設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實驗區戰略目标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強調,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九大戰役”。


  二是結構性減排持續深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2022年高技術制造業營業收入占比超過20%,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2.2%,晶矽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産業加速成長。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産業,持續推進“三江”水電基地建設、“三州一市”光伏發電基地和涼山州風電基地建設,提升重點領域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加強内河航道和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電動四川”行動計劃。截至2023年4月,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超過65萬輛,居西部第一。


  三是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落實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加強年用能1萬噸标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推動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誕生首批省級節能降碳标杆企業,持續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成都市、德陽市、内江市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名單。


  四是協同控制場景更加豐富。開展成都市空氣質量達标及碳排放達峰實施策略研究,啟動大氣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推動有條件的新建環境基礎設施配備光伏發電系統,啟動“8+7”個城市的全域無廢建設,提升生活垃圾低碳化處置能力。開展白酒、電解鋁、煙草、陶瓷等典型特色行業減污降碳路徑研究,将減污要求納入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


  五是協同治理機制加快構建。各級生态環境保護委員會将減污降碳納入一體部署和推動。啟動成都等國家碳監測評估試點,實現省級、市(州)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常态化。将減污降碳納入省級預算基本建設投資支持範圍,将工業節能降碳改造、低碳環保示範創建項目納入生态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成效鞏固)财政貼息申報範圍。将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标完成情況納入省級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目标績效管理體系,一體考核邁出重要步伐。


  六是專業支撐能力穩步提升。組建天府永興實驗室,依托減污降碳協同研究部設立減污降碳評估研究中心。發揮環境、能源等相關創新平台優勢,設立相關研究支撐機構。優化相關社會團體的機構設置,增設相關分支機構。依托2022天府碳中和論壇舉辦“減污降碳協同技術分論壇”,在川舉行城市大氣綜合管理與低碳行動夥伴關系研讨會。


  八、“十四五”時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何考慮?


  “十四五”時期是積極穩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窗口期、關鍵期。生态環境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密切聯動相關部門和單位,堅持系統思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突出主要領域、關鍵環節和重點地區,制定分階段行動計劃,推動減污降碳協同走深走實,實現源頭替代、過程降碳、末端治理協同發力。


  一是深化結構調整協同。繼續将源頭預防和結構性減排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重點壓減非電用煤,提升工業、建築、交通等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确保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減排目标任務。


  二是促進環境要素協同。加強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等污染防治領域協同治理潛力分析和路徑研究,将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應用作為環境污染末端治理的重要導向,依托污水垃圾處理領域打造一批氣候友好型示範場景,推廣再生水和甲烷回收利用模式,推動節能降碳不斷深化和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三是推動空間單元協同。充分考慮區域、城市、園區、企業等不同空間尺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資源禀賦、基礎條件和減排潛力,因地制宜制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探索開展減污降碳協同路徑和模式創新,全面深化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打造一批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地。


  四是強化工作體系協同。逐步探索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納入監測評估、調查統計、政策規劃、行政審批、投資融資、宣傳科普、執法檢查、督察考核等環境治理體系,健全工作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強化科技支撐,夯實基礎能力,推動環境與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到:
【打印正文】